复旦EMBA芮明杰:在未来产业领域抢占先机 | 教授识局
复旦大学EMBA芮明杰教授近日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从把握发展主动权、探索新路径新范式、设计组合式政策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与观点。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新形势下,上海如何在未来产业领域抢占先机?如何以高水平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与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芮明杰
复旦管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EMBA《企业发展管理》授课教授
未来产业特指面向人类社会美好需求的、由突破性关键技术驱动、可能会发展成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兴产业。
新形势下,上海要进一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在未来产业领域努力抢占先机,率先在新方向上开发新技术新应用、培育壮大新产业,以高水平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与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握发展主动权
一般来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现行产业体系中的部分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等转型升级;
二是对已经形成或正在发展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进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完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全球竞争力,如半导体芯片产业、飞机引擎产业、工厂式种植产业、智能软件产业等;
三是对处于技术萌芽状态、在未来若干年后有可能发展成熟的产业进行布局和扶植,争取率先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如类人脑技术与产业、天地空一体化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等。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全球发达国家都开始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报告,要求发挥独特的研发生态系统优势,重点发展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先进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欧盟委员会发布《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计划提高六大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即互联且清洁的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及其系统、智能健康、工业互联网、低碳产业和网络安全。
历史已经证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先行者优势”与“后入者锁定”特征。多数情况下,产业领先者在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产品标准等方面率先突破后会获得“赢者通吃”的可能性。面对空前激烈的竞争,在未来产业领域努力抢占先机,是构建与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探索新路径范式
根据规划,上海正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明确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发展方向,“争取到2030年,形成五大产业集群,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在此过程中,以下几个变量或者说因素值得密切关注:
一是未来的消费需求。未来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以预计的基本生活、生产消费品。它可以是现行产品迭代升级后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符合需求的原创性产品或服务。另一部分是不可预计的未来消费品。就像40年前很难预计今天的生产、生活对移动手机、社交平台、网络游戏等的需求与依赖那样,这部分未来需求如何把握,是未来产业成长与发展最为不确定的影响因素。
二是未来的技术进步。例如,时下新能源汽车依赖的是充电式锂电池作为动力源,但随着氢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氢能源发动机生产成本的快速下降,未来也许会是智能互联氢能源动力车产业的天下。
按照规划,上海到2025年将建设70座左右各类加氢站,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三是未来的生态要求。时下,各国对绿色低碳的要求、对生态体系的保护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即“碳边境税”从2023年10月1日起启动,征收范围先覆盖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等行业,后又在修正案中增加了有机化学品和塑料。可以预计,欧盟未来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产业产品征收范围,从而影响许多产业的发展。
这三个影响因素是未来产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外生性影响因素,决定着未来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路径、范式不同于传统路径。就新路径而言,可称之为“交互融合协同创新”路径;就新范式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的生产方式,二是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未来产业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因为是针对不同消费偏好的个性化定制,因此就需要快速、准确获得消费者的需求,并能够快速按照需求进行组织生产制造与服务。由此,未来产业中的生产设备是互联互通的、智能的、一体化运行的,可以更快地感知、自我反应,乃至计算判断、分析决策。
未来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分散生产,就地配售”的生产流通消费组织方式。它不再需要集中生产以追求流水线所带来的平均成本降低,也不需要依靠全球性的分销系统追求最大化销售。如此,未来的供应物流方式也将发生巨大改变。
设计组合式政策
研究显示,未来产业有望在15年至30年间成为全球引领性产业。对上海而言,可积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
第一,布局与完善新基础设施。
未来产业新生产方式与新生产组织方式的有效配合运行,需要新的基础性设施支持。这也是未来产业成长与发展和现行产业成长与发展不同的地方。这些设施可以从“硬、软、联”三个方面来布局:一是以5G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新配送等为代表的“硬基础”设施,二是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软基础”设施,三是以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互联性技术基础”设施。
第二,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现行的产业政策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择性产业政策,即向全社会表明政府支持发展什么产业、不支持发展什么产业或限制发展什么产业的政策;另一类是功能性产业政策,主要是指营造公平竞争市场、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扶植新兴产业的政策。
根据上海布局的未来产业状况以及未来产业成长的不确定性,应该考虑设计两类并重的组合式产业政策。比如,把未来产业具体领域的选择更多交给市场,政府更多设计功能性产业政策,逐步推进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
由于未来产业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还需要设计包括风险控制性、创新协同性等产业政策。对锚定未来产业、矢志创新突破、面向全球市场的好苗子,应完善专项培育计划和梯度培育体系;对高增长企业的不同需求特点,应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做到“一企一策”精准对接。
从具体的产业门类来看,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也是上海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相关企业应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在构建应用生态上发挥引领作用,更好带动整个链条优化供应布局、创造更大价值。
第三,建设全球创新合作平台与网络。
要积极链接全球创新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打造聚焦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球新型创新合作平台与网络,提高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
要全力促进资源要素融通,发挥国际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联动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引导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延伸 · 阅读
- 2024-11-14高频通信,塑料界的“特种兵”LCP潜力无限
- 2024-11-14探秘基因检测行业十大品牌:科技创新与精准医疗的融合
- 2024-11-13树立医者典范 礼赞大医精诚 访国宝级中医—周培富
- 2024-11-13紫光展锐与影目科技共创AI眼镜开放平台,重新定义智能穿戴
- 2024-11-12乐陵公路分中心深入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 2024-11-12博志金钻完成B轮融资 蓄势“芯”时代 聚焦半导体散热封装材料研发